在 7月2号晚的一场直播中,雷军的透漏 :今年年初,他购入几辆 Model Y 焕新版用于对标学习。作为早期 Model S 车主,雷军直言希望汽车以特斯拉为标杆,在各维度接近甚至实现超越股票配资资讯,这番表态背后,是小米汽车的野心与布局。
雷军对的关注可追溯至 2013 年,彼时特斯拉市值飙升,雷军两赴硅谷拜访马斯克,并成为首批车主。多年来,他毫不掩饰对特斯拉的欣赏,今年 6 月,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发布首次自动驾驶交付消息后,雷军第一时间在微博回应,认可其在 FSD 等领域的引领地位,称小米仍需学习。这种长期关注,为小米汽车的发展锚定了方向。
当下的小米汽车,正以迅猛之势冲击市场。首款车型 SU7 已对特斯拉 Model 3 构成挑战,而最新发布的 YU7 车型,更是直指 Model Y。雷军透露,YU7 订单集中的上海、杭州、北京,正是 Model Y 销量最好的城市,两款车已处于正面较量状态。为了知己知彼,购买 Model Y 进行深入研究,有助于小米在产品研发上精准优化。比如在智能驾驶领域,通过拆解研究 Model Y,小米有望加速自身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升级。
YU7 的市场表现堪称现象级。“3 分钟 20 万订单” 的成绩,让全球汽车产业为之震撼,而小米进入汽车行业仅一年零三个月。雷军认为,YU7 的成功源于产品力、定价策略和质量安全性的极致。数据显示,YU7 准车主平均年龄 33 岁,女性用户占比 30%,苹果用户占比达 52.4% ,高于 SU7 同期数据。这一成绩,也让友商既震惊又倍感压力。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下单 YU7 Pro,东风日产、零跑汽车高管纷纷表达感慨,智己、蔚来等品牌更是启动 “截胡” 策略,但雷军回应称,部分友商的话术存在诋毁和歪曲,大可不必。
然而,火爆的订单背后,产能成为小米汽车亟待解决的问题。杰兰路数据显示,今年 1 - 5 月,Model Y 在中国市场月均销量 2.56 万辆,要追赶这一成绩,小米的产能不容掉队。
“我们会努力提升产能,但实话实说排队实在太多了,希望大家能给我们多一些耐心。”面对产能的问题,雷军这样说道。
目前,YU7 各版本锁单后的交付周期长达 38 - 61 周,小米一期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,二期工厂 7 月投产,设计产能同样为 15 万辆。雷军表示将加速扩产,年初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修正到 35 万辆,但即便如此,产能也至少排产到 2027 年初。此外,雷军还透露,2027 年小米汽车才会开启出海计划,当下优先解决国内交付问题。
与流量、光环相伴而生的压力也环绕着小米汽车。“原来我觉得我们是汽车行业的新人,但是后来我发现大家对我们要求不是按新人的要求,所以觉得压力巨大。”雷军在直播中透露。
雷军购买 Model Y,不仅是一次产品对标,更彰显了小米汽车直面挑战、不断超越的决心。在新能源汽车这片竞争激烈的红海,小米汽车能否以特斯拉为镜,在产能提升、技术突破等方面实现弯道超车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未经授权,不可转载,欢迎爆料
欢迎购买《自媒体红利》,最畅销的自媒体运营书籍,京东有售!
或添加微信:shyjingsa2016
大圣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